知识问答大百科

广发证券胡金泉谈科创板改革:为企业提供广阔空间,为投资者开拓新机遇

访客007 5小时前 阅读数 3 #新闻热榜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保荐未盈利企业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下称《科创板意见》),明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同时,科创板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等。

  在广发证券(000776.SZ,01776.HK)副总经理、投行委主任委员胡金泉看来,科创板“1+6”政策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投资者开拓了新机遇,相信未来科创板将释放更大活力,有效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保荐未盈利企业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胡金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设置科创成长层,对科创企业实施分层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未盈利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的合理需求。

  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布局

  第一财经:广发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对科创板项目如何布局?

  胡金泉:广发证券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布局,将人工智能(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作为核心赛道,充分整合平台资源,全力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及进口替代等关键领域的优质企业。目前已形成了发行、申报、辅导、储备的科创板IPO项目梯队,如在审项目机器人减速器龙头企业环动科技、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健信超导等,正在辅导的未盈利科技企业粤芯半导体、锐石创芯,同时还有在执行的并购重组项目。后续将继续加大优质科创板项目的培育与储备,在AI+、机器人、航空航天、化工新材料、生命科学健康等领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储备优势。

  第一财经: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借鉴当前生物医药行业适用第五套标准的做法,结合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产业特点,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如何看待这些行业的投融资机会?

  胡金泉:在当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证监会借鉴第五套标准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战略性产业开辟灵活上市通道,标志着资本逻辑正从短期盈利考核转向长期技术价值与市场前景评估。这些领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代表,虽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共性,但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协同效应正催生差异化的投融资机遇。这三个领域的投资需把握三大核心标准:政策适配性、技术-商业平衡、产业链卡位能力。相信随着第五套标准的重启并扩大适用范围,资本市场将更有效识别“真创新”企业,推动资本与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第一财经:监管部门倡议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投行业务执行上,有些什么具体做法?

  胡金泉:除了积极挖掘上述行业的项目以外,投行需要建设包括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内的行业专业机构投资者生态圈,定期举办产业论坛、闭门会议、主题分享、优质企业推荐等活动,与专业机构投资者共同评估企业的科创属性,为包括早期、小型在内的优质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投行可为早期、小型优质科技型企业提供规范运作培训、股权激励设计、推荐行业人才、引荐上下游资源、举办行业论坛等投行综合服务。

  退出方面,投行通过推动并购重组等工具的应用,丰富资本退出路径;通过路演等方式,引导市场理性看待未盈利科技企业的长期价值,培育“耐心资本”。此外,在审期间支持企业根据研发等合理需求向老股东扩股募资,是一项贴近实体经济需求、广受市场主体关切的创新政策。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

  第一财经:设置科创成长层这一举措具有的意义在哪里?

  胡金泉:设置科创成长层,对科创企业实施分层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未盈利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的合理需求,对于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科创板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分层管理+精准风控”,不仅有效解决了未盈利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还为投资者划定了清晰的风险边界,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允许没有盈利的企业科创板上市?对投资银行业务来说,选择项目和风控上要如何作出应对?

  胡金泉:对于投资银行业务而言,保荐未盈利企业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项目选择上,投行应聚焦硬科技领域,优先布局生命健康科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更加注重行业前景研究和可投性分析,准确识别企业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是否属于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创新领域、是否具备行业发展前景。

  在业务风控上,未盈利企业带来了估值新要求,投行需要持续加强自身核心专业能力建设,强化行业理解能力、价值发现能力、尽职调查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往往具备企业盈利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特征。投行业务人员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要加强研发费用的真实性核查,关注研发投入是否真实、是否有效产出科研成果,评估企业的研发团队和研发实力,包括成员的专业背景、过往研发成果等,结合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及质量等方面,判断其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研发成果转化能力,大额研发投入未来是否具备商业化落地可能性,防范“伪科技”企业。

  第一财经:IPO预先审阅机制推出,如何平衡信息披露和投资者知情权的关系?

  胡金泉:预先审阅制度是借鉴了境外成熟市场的“秘密递交”制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为友好的上市环境。从信息披露和投资者知情权的角度来看,监管层在设计预先审阅机制时显然已经充分考虑了二者之间的平衡。

  预先审阅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科技型企业在发行上市阶段的“曝光”时间,更好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对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来讲,这一制度可有效降低其上市过程中的风险和顾虑,增强其在科创板IPO上市的意愿。

  另一方面,在企业选择正式提交IPO申报时,受理当日将一并披露预先审阅阶段的问询回复文件,以及正式申报文件与预先审阅申请文件差异情况的专项说明。投资者获取的发行人信息披露内容及质量都有充分保证,在新股发行认购之前也有充分的时间对行业前景、投资价值进行深入研判。

本站声明

在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引用了来自互联网以及 AI 生成的部分资源。若用户发现网站内容存在侵犯自身权益的情况,可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接到通知后的三日内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
此外,网站内容可能存在错误,用户需自行甄别,本网站对相关错误不承担责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